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追张恨水之足迹,寻皖江山水之文蕴——池州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皖江行

作者:时间:2022-06-30点击数:

6月27日,由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张恨水与通俗文学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寻访张恨水青少年文学之路”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潜山正式开启。实践团队以“追张恨水皖江足迹,寻皖江山水之文蕴”主题,开展为期三天的实地走访、拍摄、研讨等活动。

张恨水是我国通俗文学大家,在皖江地区度过了宝贵的青少年时光。在潜山余井镇的黄土书屋,张恨水铭记祖训、磨砺意志、勤学苦读,为其日后忠厚为人、持重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27日,实践团队来到位于潜山市博物馆的张恨水墓园进行拜谒,寄托哀思。并先后前往张恨水纪念馆、余井镇黄岭村张恨水故居参观,了解张恨水的人生历程、文学成就及精神品格。在主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张恨水文化的进一步弘扬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池州学院与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秘书处互赠张恨水研究书籍。实践团队还对潜山本土专家和张恨水亲人进行了采访拍摄,记录张恨水的爱乡之情,挖掘张恨水作品中的皖江山水特色。

采访潜山张恨水研究学者郑炎贵(左)与张恨水侄儿张立学(右)

6月28日,实践团队来到安庆市近圣街元宁巷3号的张恨水故居与小东门蠡楼,这里承载着张恨水对家人的浓厚亲情与对故土的恋恋不舍。在老码头,安庆文化界曾在此欢迎张恨水胜利返乡,表达对张恨水的尊敬之意。

实践团队还采访了皖江文化研究会汪军会长,就张恨水与皖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探讨。汪会长认为,在张恨水成长的时代,皖江文化有着与黑暗博弈、追求光明的精神追求,张恨水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表达其本心中的皖江文化内蕴,这是对皖江文化的延续与传扬。同时张恨水对安庆有很深的感情,他将安庆当作自己的故乡,一生之中在安庆往来比较频繁,也写过很多关于安庆的文章。皖江地区精神文化氛围对张恨水职业选择影响极大,同时张恨水受皖江城市文化影响很深,有着相当浓郁的城市自治意识,没有这种精神文化氛围张恨水就不成为张恨水。

采访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右二)

6月29日,实践团队转至芜湖进行活动。在芜湖日报主编郭青的陪同下,首先前往中江塔和徽州老码头,随后又参观了芜湖古城内的罗家闸与潘家大屋两处张恨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最后,实践团来到了位于中山路的《皖江日报》报馆旧址进行参观寻忆。

寻找芜湖古城南门外青弋江之滨的徽州老码头(右一:郭青)

寻访1921年初张恨水全家迁往芜湖租住太平大陆的潘家大屋

同时,实践团还采访了芜湖著名报人张九皋长孙张孝祥,就其祖父与张恨水交往情况展开探讨。据张孝祥先生介绍,张恨水在《皖江日报》工作期间,与张九皋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即便在离开芜湖之后多年,张恨水也与张九皋保持着书信联系。

芜湖是张恨水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起点,既是他正式公开发表连载小说的起点,也是他从家乡走向全国的第一站。此外,在芜湖,张恨水还接受了五四爱国运动洗礼,并积极投身爱国运动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皖江文化既包含稳健、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具有流动、变革的文化色彩。张恨水一生历经磨难,却也始终坚守正道,是一位有爱国心、富于正义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及其文学意蕴充分反映了皖江山水的特色。探索张恨水与皖江文化的关联,对于探寻皖江山水的文化内蕴、推动文旅融合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作用。

(供稿:汪健、黄杰/摄影:章登松、关旭阳/审核、编辑:许思友)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Chi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247000) 联系电话(Tel): 0566-2748903(院办) 皖ICP备11012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