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工作 教学大纲 正文

2018级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时间:2019-09-23点击数: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ZJ0201003、ZJ0201004

2.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

3.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  必修

4.课程目的    

1)培养学生具有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未经今人注释和标点、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作品。

2)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的古代汉语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一定的古籍整理、汉语史研究和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以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3)培养学生具有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为往后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5.学时与学分

80学时,5学分。    

6.建议先修课程

现代汉语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计划学时:2

基本要求:

1.明确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2.了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

2.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1.什么是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 ①文言文;②古白话

3.古代汉语课学习的对象是文言文,重点是先秦两汉作品。

4.古代汉语课的目的、要求

文选(2学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蝜蝂传

思考题:

1.什么是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3.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

4.如何学好古代汉语?

第二章  工具书的使用    

计划学时:2

基本要求:

1.了解工具书的编排体例。

2.掌握常用工具书的编排体例与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用古汉语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基本内容:  

1.工具书及其类别

2.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①查检字音、字义的工具书:《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②查检词语和典故的工具书:《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③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的工具书:《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汇释》、《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3.掌握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查阅。

思考题:

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如何使用?

2.查检字音、字义的工具书主要有哪些?说说其基本内容、编纂体例及使用价值。

3.查检词语和典故的工具书有哪些?说说其基本内容、编纂体例及使用价值。

4.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的主要工具书有哪些?说说其基本内容、编纂体例及使用价值。

第三章  文字    

计划学时:8

基本要求:

1.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结构原则,明确分析汉字结构对了解词义的作用。

2.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产生和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六书理论

2.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区别

基本内容:  

1.汉字的形体构造 ①“六书”的来源、称名、次第和六书的内容;②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③汉字形体结构分析与古书的阅读。

2.汉字的形体演变

3.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文选(4学时):郑伯克段与鄢、齐晋鞍之战

思考题:

1.什么是“六书”?

2.试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主要内容。

3.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4.为什么说掌握部首是分析字形求本义简便有效的方法?    

5.分析字形求本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章  词汇    

计划学时:8

基本要求:

1.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表达特点。

2.辨析古今词义异同。

3.了解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

4.掌握辨析词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古汉语单音词的特点,联绵词、偏义复词。

2.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3.词的本义及其探求,词义引申的类型与规律,词义的引申系列。

4.同义词的辨析。

基本内容:  

1.古代汉语词的构成和词义的表达特点

2.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3.古今词义的异同 ①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②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③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①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②词的本义;③词的引申义。

5.同义词及其辨析

文选(4学时):孙膑、华佗传

思考题:

1.什么是联绵词?按语音形式联绵词可分为哪几类?

2.什么是偏义复词?如何理解偏义复词?

3.什么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存在何种差异?

4.什么是词的本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5.什么是词的引申义?如何掌握引申义?

6.什么是辐射型引申?什么是连锁型引申?词义引申有什么规律?

7.如何辨析同义词辨析?

8.什么是“浑言”?什么是“析言”?

第五章  语法(一)——实词    

计划学时:2

基本要求:

1.了解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名词用作状语的语法作用。

3.掌握使动、意动、为动三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4.掌握辨析词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怎样判别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2.古汉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判别与翻译。

基本内容:  

1.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3.名词用作状语 ①普通名词作状语;②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日、月、岁”用作状语;③名词用作状语是否词类活用现象。

思考题:

1.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3.什么是意动用法?如何区分使动与意动?意动用法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4.如何理解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5.名词作状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主要有哪些?

第六章  语法(二)——句法    

计划学时:9

基本要求:

1.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的常见结构形式及其语法特点。

2.掌握宾语前置的类型及其语法条件。

3.理解古代汉语常见习惯句式的结构关系和语译形式。

4.了解古代汉语表示各种语气的常见习惯句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

2.古代汉语常见的被动句式及其构成。

2.宾语前置类型及其语法条件。

4.常见习惯句式及其用法。

基本内容: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①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②古汉语判断句常见的表示法;③判断句中的“是”的词性与作用;④判断句式的活用。

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①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两种方法;②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产生;③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常见句式。

3.古代汉语的词序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②否定句代词作宾语;③宾语用代词复指;④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

4.古代汉语的习惯句式 ①表示询问的习惯句式(“如(若/奈)……何”、“如(若/奈)之何”、“如(若/奈)何”;“……孰与……”、“……何如……”);②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何(以)……为”、 “不亦……乎”、 “何……之有(为)”);③表示测度的习惯句式(“无乃……乎”、“得无……乎”、“其……乎”);④表示感叹的习惯句式(“何……之……”、“何其……”)。

文选:(6学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小国寡民;秋水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

2.如何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中“乃”、“即”、“维(惟)”的词性与作用?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有哪几种情况?

4.说说古代汉语常见的被动句式及其构成。

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说说它们的前置条件。

6.如何理解“惟(唯)……是/之……”式  和“是/此之谓”式?

7.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8.主要用来表示询问的习惯句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9.主要用来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10.主要用来表示测度的习惯句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第七章  语法(三)——虚词    

计划学时:9

基本要求:

1.了解古代汉语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

2.掌握各类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常用的古今差别较大的副词、代词的用法;常见的介词和连词的主要用法;句尾语气词“也”、“矣”、“哉”、“夫”、“乎”、“欤”、“邪”的语气作用。

2.虚词的词性判定以及在句子中的含义。

基本内容:  

1.古代汉语副词 ①程度副词;②范围副词;③时间副词;④情态副词;⑤否定副词;⑥表敬副词;⑦指代性副词

2.古代汉语代词 ①人称代词;②指示代词;③疑问代词;⑤无定代词;⑥辅助性代词

3.古代汉语介词和连词 ①介词;②连词

4.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文选(6学时):许行;天论(节选);五蠹(节选)

思考题:

1.概述古代汉语副词的特点、作用与分类。

2.说说古代汉语中古今差别较大的副词的用法。

3.古代汉语代词体系与现代汉语代词体系相比,有什么重要的不同?

4.“其”与“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5.指示代词“焉”在词性和用法上有什么重要特点?

6.无定代词包含哪两类?说说它们的用法。

7.“者”、“所”在用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8.说说“者”字短语与“所”字短语的语法构成及其理解。

9.说说介词“于(於、乎)” 、“ 以”、“为”的主要介引功能。

10.说说连词 “而”、“则”、“ 虽”、“ 之”的主要连接功能。

11.说说句尾语气词“也”、“矣”、“哉”、“夫”、“乎”、“欤”、“邪”所表达的语气作用。

12.古汉语常见的词头、词尾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作用?

第八章  古书阅读

计划学时:12

基本要求:

1.了解古书注释体例、方法、术语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2.掌握古书标点的基本要求,学会标点古书的方法。

3.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韵文、通假字、破读字、特殊词语读音的处理方法。

4.明确古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能运用古汉语知识翻译一般文言文。

5.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减少古书阅读的障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古书的标点

2.古文的翻译

基本内容:  

1.古书的注释 ①古注的概述;②古注的类别;③古注的方法;④古注的术语

2.古书的标点 ①句读与标点符号的异同;②古书标点的意义;③古书标点的要求;④古书标点的方法

3.古书的读音 ①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②通假字读音;③破读字读音;④特殊词读音

4.古文的翻译 ①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②古文翻译的类型(直译与意译);③古文翻译的方法;④古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5.古汉语的修辞 ①引用;②譬喻;③代称;④并提;⑤互文;⑥夸饰;⑦倒置;⑧委婉

思考题:

1.古注有哪些类别、内容和常见术语?

2.句读与标点符号有什么异同?

3.标点古书有哪些要求?阅读古书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读音?

4.直译有哪些具体方法?

第九章  诗律    

计划学时:6

基本要求:

1.了解近体诗与古诗的区别。

2.掌握近体诗的押韵特点、平仄格式及对仗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近体诗的押韵特点、平水韵、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粘对与拗救、近体诗的对仗。

基本内容:  

1.古代诗体的发展 ①古诗;②近体诗;③古风(古体诗)

2.近体诗与古诗的区别 ①句数;②押韵;③平仄;④对仗

3.近体诗的格律

思考题:

1.什么是古诗?什么是近体诗?什么是古风?

2.近体诗与古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平水韵?

4.说说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5.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6.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80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和实践练习内容见下表。

1  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学时

总计

第一章  绪论

2

80

文选

2

第二章  工具书的使用

2

第三章  文字

8

文选

4

第四章  词汇

8

文选

4

第五章  语法(一)——实词

2

第六章  语法(二)——句法

9

文选

6

第七章  语法(三)——虚词

9

文选

6

第八章  古书阅读

12

第九章  诗律

6

2 实践练习内容

实践项目名称

实践内容及目的  

实践方式

备注

1

1.繁简字转换与甲金篆文试写训练

2.读古书,找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训练

内容:①把某篇古文的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把某日某报的简体字转换为繁体字;②常用甲骨文、金文、小篆识写。③从《左传》、《孟子》、《史记》的篇章中找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④讨论: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

目的:使学生掌握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提高学生使用和书写繁体字、识写甲金篆文的能力;②使学生掌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锻炼其解决古书阅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讨论


2

读古书,找出词类活用现象训练

内容:①从《左传》、《孟子》、《史记》的语段或篇章中找出词类活用现象;②讨论:为什么古书中多出现词类活用现象

目的:使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掌握词类活用的条件。

练习、讨论


3

读古书,看古注训练

内容:阅读、分析朱熹《四书集注》和汉魏古注。

目的:使学生掌握古注的类型、体例与方式,以及常用的古注术语,学会利用旧注解决古书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练习、分析


4

为古书加标点训练

内容:①根据古人句读和后代注疏,为古书加标点;②根据古人句读,为古书加标点;③脱离古人句读和注疏,为古书加标点。

目的:使学生掌握古书标点的基本要求,学会标点古书的方法。

练习、分析


5

学训诂,将文言翻译成白话训练

内容:学生任选《左传》一段和《诗经》一篇,正确理解古人注疏,翻译忠实于原文,译文通顺流畅、雅致有文。

目的:使学生明确古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能运用古汉语知识翻译一般文言文。

练习、分析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古代汉语1,考查;古代汉语2,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分别为:课堂表现占15%、课外作业占15%。

2.期末考核成绩占70%,考核形式为闭卷。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古代汉语. 郭锡良等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2002年

2.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1998年

3.中国文字学. 唐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2000年

5.古汉语虚词. 杨伯峻. 中华书局.2000年

6.汉语语法史. 王力. 商务印书馆.2002年

7.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1999年

8.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杨伯峻. 语文出版社.2001年

9.诗词格律. 王力. 中华书局.2000年

10.古文标点例析. 王迈. 语文出版社.1992年

11.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商务印书馆.2005年

12.古汉语词义分析. 洪成玉.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13.古代汉语词义通论. 高守纲. 语文出版社.1994年

1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王力等. 语文出版社.2005年

15.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 北京出版社.1981年

16.古代汉语习题试卷集解. 荆贵生. 商务印书馆.2011年

17.古代汉语读本. 南开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王力等. 语文出版社.2005年


制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Chi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247000) 联系电话(Tel): 0566-2748903(院办) 皖ICP备11012324号